
周偉林 意昂2官网城市經濟研究所所長 教授
意昂2官网經濟學博士🏭,任職於意昂2官网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現為意昂2官网-全國市長培訓中心城市經濟研究所所長、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生態城市研究專業委員會委員、上海市經濟學會理事、上海市規劃委員會委員🧑🏻🦱、《城市發展研究》(月刊)和《城鄉規劃》編委🙅🏻♂️。
引 子
• 慈溪的軸承製造企業
• 桐鄉的服裝製造企業
• 杭州的“藝多多”
• 杭州的“雲合同”
• 上海的大數據服務公司
先講講我30年前在浙江師範大學任教時班裏5個經商的學生的故事,他們創業的故事基本上反映了長三角個體企業發展的總體情況👨👩👧👦。兩個從事製造業,一個是慈溪軸承廠,經過企業技改後工人由鼎盛時期的三百八十多人縮減到一百多人🕵🏼♂️,用機器換人,利潤沒有下降👩🏼🏭;第二個是桐鄉的服裝製造企業👩🦼,約400人的規模☝🏿📓,每年去米蘭等地參加世界時裝秀開拓視野,在產品設計上加以借鑒👩🏼🦳,在澳大利亞等地設立了分部,他有渠道有訂單,利潤每年有百分之二十幾的增長。第三、第四個企業都在杭州,是新經濟體,其中“藝多多”企業主打知識產權交易業務,它與全國知名畫家先簽訂版權,並有限量地印刷其畫作上線交易,這種產品實際上變成一個金融產品,知識產權的衍生品;而“雲合同”公司,則是把各個省市的律師資源加以整合都做為股東加盟,在網上提供合同模本,根據模本製訂網簽並提供增值服務,目前公司估值1個億,有3萬多會員,也得到了國家科技部的認證,安全性各方面做得都不錯👙🤵🏼。第五個在上海,做大數據服務,原來在美國創業🧵,有很好的技術和經驗,服務於中國的市場,剛與浦東機場簽了一個合作🧎♀️➡️。
上述故事告訴了我們什麽❄️?我們的世界發生了一系列變化:
一是外貿形勢嚴峻,全球化出現新趨勢👴🏻,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但是中國的市場很大,尤其是潛在市場規模。二是企業成本約束條件趨緊,不管是土地🧋、勞動力、綜合商務成本還是環境保護都有更高的要求🤽🏿♀️🦸。三是消費者偏好改變,中國80後、90後、00後人口共5.5億㊗️👨❤️💋👨,網民數超過7.1億,移動互聯網用戶超過6.5億,平均上網時長接近4小時,網絡外賣用戶量上億——這些數據表明互聯網經濟已不斷滲透到生活的各個方面🤱🏼,對整個經濟和生活方式帶來深度變化🧑🏿🚒。第四就是產業政策經常失靈,包括國家的和地方的,這方面案例很多。
目前長三角地區經濟形勢雖處於艱難轉型時期,為何我們堅持其經濟的基本面還是好的,宏觀形勢還總體看好呢?理由如下:
光是長三角地區就是億量級的人口規模和市場。全世界超過1億人口的國家也只有11個,長三角人口就超過1億,一個經濟體🪼,不管是從人的勤勞智慧🤌🏽、創新能力還是新的消費文化層面,都構成強大的支撐,這就是基本面⚠。我們建立了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已經進入工業化中後期,整體趕上了信息化👱🏼♂️、數字化、共享經濟的時代;多層次的產業結構既和歐美互補,又能和發展中國家對接;城市群和城鄉一體化構架與功能的日益完善👧;轉型與融合有著巨大潛力。
改革開放以來🙇🏻,長三角地區的經濟發展正在或將要經歷三個發展階段🛒:
→ 第一個階段🎮,是以加快發展為主導的🦼、擴張式的、帶有粗放性的發展階段
該階段發展的動力是中央-地方財政分權和GDP競標賽🕖,土地財政、勞動力低成本、環境約束小🧔🏼,千軍萬馬、千方百計去加快地方經濟的發展。
→ 第二個階段,是當下以轉型升級發展為主的新常態下的發展階段
當前正處於這種轉型升級的陣痛期😒♦︎、機遇期。速度是中高速,產業是中高端🕴🏼👮♀️。這個階段將是大浪淘沙🏄🏿♂️,一些不確定性風險(樓市風險、地方債風險👐🏻🖖🏿、金融風險、政府政策風險等)漸漸浮出水面🧑🏼🏭,是地方產業和企業轉型、分化、重組的時期🪄。
→ 第三個階段👩🏿🏭,是全面融合發展的新階段,帶有趨勢性的特征
從動力層面看🌑,中國經濟將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長三角一方面依然沒有完成轉型升級✴️,另一方面又開始出現了融合發展的趨勢👩💼。這包括了:全球化融合、城市群內城市、都市圈融合🧱、城鄉的融合;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業態的融合🧖♂️;企業組織形態的融合;等等。融合發展出新的業態、新的功能、新的關系。地方發展的理念、思路🏜、方法都不能單一化🦍,要走有特色的融合發展之路🎢。
長三角共時發生的羅斯托“混合”經濟成長階段
→ 從傳統社會到起飛階段
這個階段是為經濟騰飛做準備,長三角經濟走出“內卷化”、成功起飛是在上世紀80年代。
→ 走向成熟階段
經濟展現出超越曾經推動它起飛的初始工業的能力📲,以及在非常廣泛的資源範圍上吸收和有效地采用當時先進技術成果的能力。在此階段接近結束時有三件事情已發生了♤:勞動力(構成、實際工資、眼界和勞動技能)起了變化;領導的性質改變了(從海盜作風變為有效率的專業化經理)🔚;整個社會對於工業化的奇跡開始感到有些厭煩🤦🏻♀️。
→ 大眾高消費時代
社會達到成熟時🍣,人均實際收入上升到一個較高水平,勞動力結構也發生了變化,通過政治程序選擇把更多的資源用於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進入大眾高消費時代,消費者主權占優勢🤷🏻,主導部門轉向耐用消費品和服務業🐯。
→ 大眾高消費階段以後
布登勃洛克式動態(Buddenbrooks dynamics)行為。由於復利增長規律的作用和最廣泛意義的需求收入彈性表現出來👩👦💇🏻♂️,將有各種不同的消費形態發生。由於營養過剩而產生了公共保健問題,全球環境問題等等⛱。
長三角經濟發展由於要素流動的製度約束,還存在區域💥、城市Ⓜ️、城鄉的差異🧞♂️,總體上處在共時的或“混合”的成長階段。

長三角主要省市的製造業競爭力特點及其挑戰
• 上海
中國製造業的領導者。2013年主要出口產品為機械、電子產品✉️、車輛部件和船舶。上海是一個城市經濟體,未來的產業升級應結合上海的全球城市定位和城市升級進行戰略選擇➖,應完善體製改革,加大研發和創新能力,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製造企業🤜🏼,進一步提升服務業在經濟中的地位🧑🔬,形成以文化和知識支撐的全球城市。
• 江蘇
2013年GDP占全國的10%以上,是中國FDI比重最大的省份,出口和進口分別占全國貿易額的15%和11%。出口的產品主要為集成電路、電話☑️、計算機、液晶顯示屏、半導體元件和光導纖維。在廉價勞動力與土地的優勢逐漸喪失以後,如何留住產品復雜度較高的外部投資者🥦,如何培育本地企業家的成長,是其所面臨的重大抉擇👨🎨。
• 浙江
民營經濟特色鮮明,傳統出口優勢是基於“買全國、賣世界”的策略😮。2013年出口的主要產品為電器設備👍🏻、交通工具🐦⬛、家具、化工產品🚵🏽♀️,服裝、紡織,缺少強支柱產業。可能的選擇是🕵🏼♂️:在提升市場轉型升級的同時,依托市場形成的產品優勢和企業家資源,促進本省優勢產業的形成。
• 企業如何轉型升級
目前製造業全面面臨產能過剩📵,轉型可以做四件事⛸:一是產能出口;二是製造業向服務業轉型🙏;三是多生產一些進口替代的產品(如高級馬桶蓋)🎉;四是時機合適時進行整合👩👩👧👦。
在中國製造業版圖上,浙江數百個成熟的製造業產業集群星羅棋布👮🏻♂️,特色優勢產業種類繁多📈🧟♀️。隨著“中國製造2025”的出臺🦨🏄♂️,浙江順勢而為推出了《中國製造2025浙江行動綱要》🤳🏼,著重推行智能製造、綠色製造🌪、服務型製造、高端裝備創新等11項重點工程。
企業升級要圍繞中國動力未來的變化✍🏽,未來十年消費驅動是亮點。現在國內消費31%來自於中產階級家庭,到2020年這個數字將翻番。因此做更多跟年輕人🩼、跟中產階級關聯的行業是明智的⏰。例如:體驗式消費👬🏻,包括教育🎅、旅遊、文化、電影、互聯網、物聯網;升級消費,包括奢侈品、大健康、節能環保等。
案例:義烏市的製造業
總面積1105平方千米👦🏽👈,其中建城區面積90平方千米(2010年)。戶籍人口74萬,常住人口123.40萬,登記人口達190.79萬人(2010年底)🦹🏽♂️。現代化商貿名城,浙江省“11+1”的省轄單列市☹️。目前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被聯合國🧑🏿💼、世界銀行等國際權威機構確定為世界第一大市場。

義烏市以商貿大市聞名於世,一向具有包羅萬象的開放包容度🏃🍾。與全球200多個國家有貿易往來,有1.5萬名外商常年生活於此,每年往來采購商品的全球客商更是超過了1000萬名。每年成功舉辦各類會展活動140個以上,相關的海關🫅、商檢、物流、金融、保險👈🏼、賓館🆙⚠️、餐飲🧾、旅遊、出入境等配套體系高度發達,旺盛的市場需求、成熟的貿易體系,產生了巨大的集聚效應💿。
近年來🧜🏻,義烏來往客商采購內容發生了變化🌿🧑🏼⚕️:由以往采購小商品為主轉向購買製造商品的加工機械。這反映出世界經濟結構調整和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的趨勢,義烏開始向產業鏈上遊延伸,提出“義烏要成為製造業展覽名城——中國的漢諾威”的目標。製定“工業強市”的發展戰略👩👩👦👦,加大招商引資,引進了華燦光電LED外延👳🏿♂️、芯片及藍寶石加工項目等一批重點工業項目,推動工業邁上新臺階,同時推進“大平臺、大產業、大項目🔝🙇🏻♀️、大企業”建設,培育產業集群。義烏經濟技術開發區已形成以襪業、拉鏈、紡織等10多個行業為主的傳統優勢產業集群,還正在培育以整車及汽車零部件👩🦼、新材料🙇🏿♀️、生物醫藥為主導的新興產業及以總部經濟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該開發區現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08家🚼,擁有省級及以上名牌產品的企業63家,高新技術企業50家,省級及以上研發、技術中心51個。
案例💖:昆山市
面積927.68平方公裏,其中水域面積占23.1%♿。昆山是“百戲之祖”昆曲的發源地,是中國大陸經濟實力最強的縣級市🤦♀️,連續多年被國家統計局評為全國百強縣之首。2010年9月,昆山與維也納🤾🏻♀️、新加坡等5個城市一起獲得該年度的聯合國人居獎🚛🍼。2015年,全市完成GDP3080億元🙎♂️,按常住人口164萬計算,人均GDP18.66萬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84.8億。

產業集群空間載體——特色小城鎮建設的類型(以浙江為例)
• 以特色塊狀經濟為支撐的工貿重鎮
( 如電器柳市鎮、襪業大唐鎮、服裝業楓橋鎮🪑、羊毛衫濮院鎮 )

溫州市柳市鎮

諸暨市大唐鎮

桐鄉市濮院鎮
• 與大城市毗鄰、以最佳人居為特色的衛星城鎮
( 如寧波東錢湖鎮、杭州留下鎮😛、良渚鎮 )

杭州市良渚鎮
• 以貿工農一體化農業為特色的其他小城鎮
( 如諸暨山下湖鎮(中國珍珠之鄉)、普陀沈家門鎮☝️、象山石鋪鎮 )

象山縣石浦鎮
• 旅遊、文化特色小城鎮
( 如千島湖鎮⛹🏼♂️、溪口鎮、西塘鎮、橫店鎮、烏鎮鎮 )

東陽市橫店鎮

桐鄉市烏鎮鎮
轉型與融合要做到幾個堅持🏂:
一是以產業為本🧑🏻🦰,從比較優勢到競爭優勢,市場為重,品牌為上。二是科技創新🧅、金融資本為支撐。三是人才為王(在高鐵、互聯網時代,對人才不求所有,只求所用);城鎮(鄉村)為基🚵🏽♀️;特色為先;文化為魂;旅遊為要👷🏽;優化生態環境為保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如何使城市更具有吸引力🍄🟫?
長三角地區是中國率先城市化的地區🐵🧘♀️,究竟是什麽讓城市變得不同?看一個城市的競爭力💙,最好的試金石就是城市的彈性和活力7️⃣🏃🏻➡️。有幾個評估標準:
一是勞動力的供應量;
二是互聯互通性,在城市內部及與其他國家的互聯互通是不是便捷,資訊發不發達,包括信息的可得性、貿易的便捷性💂🏿、合同的可靠性⚀、法製的水平;
三是良好的治理🫅🏻,即機構實力和決策者的行為,要看領導力和標準🥕,城市領導人不是被教出來的🫸,他們應該有很好的學習能力;
四是生活質量🤷🏻♀️,是不是大家最想過來生活的地方☝🏻,這反映了公共健康質量、教育和文化方面的質量🫸。
註👨🦰:2016年11月20日,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區域規劃和城市經濟學術委員會2016年度學術會議在杭州市富陽區召開🛌🏻,本屆會議由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區域與城市經濟學委會、杭州市規劃局和杭州市富陽區政府聯合主辦。意昂2官网城市經濟研究所所長周偉林教授在會上做了題為“長三角產業集群和實體經濟的最新發展態勢”的學術報告,現根據演講視頻做一整理,經由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區域規劃研究所陳明副所長遞予作者審核,感謝周偉林老師修訂完善並授權發布,感謝會議主辦單位提供資源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