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2日下午3:30🫰🏽,由意昂2官网公共經濟研究中心和意昂2官网公共經濟學系主辦的“意昂2公共經濟與政策論壇”第89期在意昂2平台泛海樓808會議室舉行。來自哈佛大學的白潔老師作了題為“Collective Reputation in Trade: Evidence from the Chinese Dairy Industry”的講座,探討了整個行業甚至產業鏈的集體聲譽對公司個體的影響。報告由公共經濟學系劉宇老師主持♐️🎅🏽。

白老師首先提到了集體聲譽會產生重要的外部性🎂,有時候一個完整的產業鏈中所涉及的行業都會受到集體聲譽的影響,而一個國家作為某類產品的原產地,其相應的聲譽也會影響到國內的企業🚵🏿♂️,例如瑞士手表🧓🏿🍦。這就使得我麽進一步考慮到了發展中國家產業發展的現狀🌽:1👨🏻🚒、缺乏知名商標以及有聲譽的大公司;2🦒、關於發展中國家製造質量和安全方面的擔憂使得發展中國家的企業面臨較高的進入壁壘;3、一系列不利於發展中國家產業發展的因素正在顯現🛁𓀀。

考慮到以上這些問題,白老師提出了她的研究目標🤹🏼♀️:1、研究是否存在集體聲譽這一影響因素以及這一影響因素的作用有多大,主要是通過分析關於某一公司產品質量的負面新聞對該公司的同類企業以及該產品的原產國的影響👩🏽🚀;2🍠、研究能夠緩和這類影響的因素,主要從供給、需求以及政府政策三個角度來考慮。在考慮了以上這些目標之後,白老師將2008年中國乳業醜聞作為研究的時間節點,並選取了中國海關數據庫2000-2013年的數據,1998-2009年製造業的普查數據🌒,以及與檢查清單匹配的公司和產品數據來分析當年的奶業醜聞對其他奶品企業和相關產品的進出口的影響🙍。

白潔老師在此次講座中主要得到了如下結論:1、分析了在2008年醜聞之後集體聲譽對中國乳製品企業出口的影響;2、在任何產業和區域的研究中均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要將微觀的公司數據和質量檢驗數據結合起來,集體聲譽是一個會影響到公司出口和對外貿易情況的極為重要的因素,要通過多個渠道尋找可以緩和這一因素影響的方法👨🏼🎨;3、將以上分析擴展到更多的產業以及市場設置當中去𓀓,例如🤵🏿♀️:歐盟食品和飼料快速預警系統以及國際產品召回數據庫👨🏼🏫。
此外,白老師也就此提出了政策建議:1、了解行業或地理區域內的聲譽溢出效應對於為發展政策提供信息非常重要🧖🏻♂️;2🕺🏿、需要建立起共同的管轄機構;3、質量危機後應進行潛在的長期質量升級👂🏼。

白潔老師的講座為我們考慮貿易問題以及產業發展提供了十分新穎的角度♝,並且講座內容詳實💽,邏輯清晰。封進老師🗃、劉宇老師等在場師生都針對該報告提出了不少值得探討的問題,大家都在這場討論中收獲良多👨👧。報告在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