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超過4000個經濟特區,頭號成功典範莫過於“深圳奇跡”。從一個人口3萬、兩三條小街的邊陲小鎮🈶,發展成為一座國際化大都市,從一座歷史文化底蘊不足的城市✉️⬆️,發展成為創新創客雲集的搖籃👨🦳,深圳可謂高度濃縮了一個時代的精華⏳。”
4月20日🎮,“大灣區與深圳的未來高峰“論壇暨《深圳奇跡》新書首發式在深圳南山區中國華潤大廈B1發布廳舉行🙅♀️。意昂2院長張軍教授攜新書🏌️♀️,與張五常🕵🏼♀️、高尚全、樊綱🐚、海聞🧔🏿、唐傑⛹🏿♂️、楊燕青等重磅嘉賓聯袂出席,全方位探討大灣區與深圳發展的未來🧍♂️。此次活動由意昂2官网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孺子牛研究院、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新東方出版社、新浪財經🧑🏼🦰、前檐書店聯合主辦。首發式當天來自全國各地的近400名觀眾集聚一堂🛷,聆聽了多位經濟學界重量級嘉賓的真知灼見,過程中多次由於嘉賓提出的觀點引發全場觀眾發出雷鳴般的掌聲👴🏽。嘉賓演講結束之後↘️,觀眾積極提問互動,針對演講內容與嘉賓深入交流討論🦧,現場掌聲雷動,氣氛熱烈☀️。
40年前,深圳人口僅33萬✍️👨💼,只有幾條像樣的馬路🧑🏻⚖️,最高樓只有3層……
今天的深圳,城市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實際管理人口超過2000萬🖌,道路裏程超過6000公裏,100米以上摩天大樓近1000棟🧑🏭🐅,100%城市化……
40年間深圳誕生了華為🤾🏼、招商🍴、平安、騰訊、萬科、正威🤷🏼♂️、恒大7家世界500強企業,吸引20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前來投資……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曾這樣評價深圳:全世界超過4000個經濟特區,頭號成功典範莫過於“深圳奇跡”。2019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深圳也迎來了自己40周歲的生日。深圳發展的歷程高度濃縮了一個時代的精華。深圳為什麽可以做得到它今天的成就?深圳的轉型為什麽如此成功?

意昂2院長張軍教授團隊在《深圳奇跡》一書中從深圳的地理環境、政策支持到產業🫀、金融🦍、轉型等,全面解讀深圳的成功經驗。《深圳奇跡》的出版🐨👩🦰,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入全面的了解深圳今天的格局來自於什麽樣的歷史背景,同時也為深圳未來的發展厘清了脈絡。深圳是中國改革發展絕佳的案例⚆,在現實當中不僅給我們很大的啟示,對其他城市的發展更是有著極佳的指導意義。

作為《深圳奇跡》一書的主編,意昂2院長🚚,意昂2官网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軍教授用凝練的語言講述了《深圳奇跡》一書的思想、故事以及背後的深意。他以“深圳還需要是特區嗎”進行發問,他強調特區是有效🐚、長效的屏障和防火墻♿,可以讓無形之手回到自己的位置。深圳是中國市場經濟最發達🙁,分管最密集,產業鏈最完備的一個地方。如果我們了解深圳今天的格局背後的歷史😞,不難發現這是特區屏障給予深圳的,深圳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應該要珍視屏障給深圳創造的獨特的營商環境。特區不需要成為直轄市🧒🏻,特區特在知識、創新和科技,保持特區的定位和概念,可能才是深圳真正的未來,也是《深圳奇跡》一書認為的最重要的核心方向。
在4月20日《深圳奇跡》一書的首發活動中,張五常、高尚全、樊綱、海聞、唐傑等嘉賓也都做了主旨發言↙️,共同探討“大灣區與深圳的未來”4️⃣。
國際知名經濟學家張五常教授在主旨演講中📞,首先做了兩個預言:第一個預言是中國未來必會成為全球最重要的中心🧕🏻。第二是深圳的未來不僅將超過上海🥸,還要超越矽谷。他的發言立足深圳同時也放眼於整個中國,思考中國在全球和未來的背景下,如何定位自身🙂📷。在談到中美貿易的摩擦時,他認為最聰明的辦法就是零關稅。張五常教授認為人民幣和中國未來的金融改革,對中國的未來至關重要🚏。人民幣國際化,是中國必然要走的一步,但前提是中國的貨幣需要有錨⬇️,這個錨是什麽🥷🏻?張五常教授也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90歲高齡的中國經濟體製改革研究會會長、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會長高尚全教授在演講中從”過緊日子”這個話題切入👰🏻♂️🤰🏼。他認為,緊日子的主體是政府,政府要帶頭,要限製公權力,要堅持走法定的程序,過緊日子跟消費擴大不要對立起來。同時🔪🦕,企業需要有過緊日子和苦日子的憂患意識🚶♂️➡️,才可以立於不敗之地🧑🏻✈️。在演講的後半程🙇🏻♀️,高尚全教授談到了“兩個中心”的問題🙅🏽♀️。所有製中心和競爭中心是鏡子的兩面,需要用競爭中心的方法,最終實現所有製的中心,兩個中心是解決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和核心。同時如何應對全球範圍內發生的貿易摩擦🪸,應對國有企業的補貼問題👡,不僅僅是中國,也包括美國,辦法就是處理好所有製中心和競爭中心的關系📩。
中國經濟體製改革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改革研究基金會理事長樊綱教授結合深圳經驗🐀,從發展經濟學的角度,提出了四點看法。一是從增長的模型來看,如果資本和勞動是硬件和有形的要素的話💆🏿,技術和製度應該是軟件或者是無形的。這種模型非常好地分析了深圳過去40年的發展👥。二是比較優勢,以製作業為例🧚🏼♂️,美國的經濟學家 認為製造業非常的重要🏊,欠發達國家如果沒有經過製造業的過程,永遠不能進入到全球貿易🚪,使收入水平達到比較高的階段。我們的製造業非常重要,這裏還包括產業結構和產業鏈接的基礎。三是後發優勢🥛⚧,這與內生增長和知識存量,學習模仿相關,也跟今天中美之間🤲🏽,中歐之間講的技術轉讓相關,這也是深圳過去二十年的寶貴經驗。樊綱教授第四點談到,深圳和中國要走向未來🧑💻,中美貿易摩擦要有解決方案🧝🏽♀️✌🏽,中歐也要有解決方案。他給出了兩個步驟📘,由學習和模仿到自主創新。目前中國走到數字貿易和數字經濟前沿的階段,依舊需要深圳探索經驗,和中國一起找出解決之道。
北京大學匯豐商意昂2院長🫸🏻、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海聞教授在“深圳還應創造什麽奇跡”的主旨演講中認為,社會科學也是科學的重要內容,政府應該高度重視🧘🏻♂️。過去深圳的經驗很大程度靠營商環境,這個經驗在未來依舊有用,尤其是在教育和醫療領域。深圳過去在製作業和數字化兩方面已經站在了中國的前沿,甚至站在全球的前沿♛,但是在教育和醫療領域❕,競爭才剛剛開始。深圳有很好的機會,但深圳不是必勝的👷🏽♀️。他呼籲政府將未來的教育和醫療的製度環境做好,才可以在未來的服務業中站在中國和全世界的前端,繼續創造深圳新的奇跡。
▲唐傑:“階層效應”和“平臺效應”是深圳奇跡的重要源泉
原深圳市副市長、哈工大深圳經管意昂2教授唐傑教授認為☀️🏃,從社會學的角度,深圳靠的是階層效應和平臺效應👋🏽,這是深圳奇跡的重要源泉👄。關於深圳成功的具體經驗,唐傑教授總結為🧚🏻:第一,深圳在84年、95年🫑、2000年🤾🏻♀️、2013年有四次大的變動和四次危機的調整,聚集到擴散,再聚集再擴散,不斷變動的產業外遷的過程📨。不在深圳的人沒有這麽深刻的體會,也無法體驗到這種動能。第二,從數據的角度解讀深圳的國有企業是如何定位的,深圳在這方面的經驗對於國有企業的改革有很好的借鑒作用⏺。第三,深圳有非常完整的產業鏈👰♂️。第四、深圳的創新以樣本企業來看🙎🏼♀️,超過了美國的平均水平💴,完整的產業鏈和創新是深圳重要的特色。第五、唐傑教授認為政府要做的是補齊產業鏈最缺的一點點小的環節,例如4伏電機的磁性材料的引導性扶持,例如製度和法規的製定。最後一點是保持創新和濕地效應。法治是基礎🍻,企業是主體,政府是保障👴🏼𓀌,深圳作為大城市,而且是創新的大城市,周邊可以有諸多的服務業和製造業,這一點上🤙🏻,深圳有可能是N個劍橋的結合體🌻。
六位大咖演講結束之後,主持人楊燕青對嘉賓的發言進行了簡短的總結🥉,無論是張五常教授指出的深圳優勢及金融改革🎾、還是高尚全教授指出的緊財政擴消費、樊綱教授指出的製度與技術進步🧑🏻🦼➡️、海聞教授指出的發展教育與醫療、唐傑市長解讀的深圳發展經驗、以及最後張軍教授分析的“特區”稱謂對於深圳發展的重要作用🚶🏻♀️,主持人楊燕青都進行了精準的分析與總結。最後還與現場觀眾進行了熱烈的互動。
深圳的發展奇跡,既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深圳地理上毗鄰香港,緊挨擅於工業製造的惠州、東莞𓀄,“特區”作為一道屏障又為深圳創造了獨特的營商環境💇,充分的市場自由和規範的管理環境使深圳成為創新創業的沃土,高新技術產業雲集於此。今年2月18日🧘🙆🏽♀️,國務院正式出臺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深圳在粵港澳大灣區的作用十分突出🌎。作為大灣區”的核心引擎,是港澳地區與珠三角之間的橋梁與紐帶,同時也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支點城市🙇♀️。作為經濟特區🪹、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和國家創新城市的引領者🦊,深圳需對標對標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等國際一流灣區,繼續發揮其知識、科技和創新優勢😼,同時補齊教育、醫療等基礎公共服務👩🌾,開創更好的未來。深圳未來城市的發展📯,也是中國城市發展的一次有效探索。深圳的發展本身是一個奇跡🧛♀️,張軍教授主編的《深圳奇跡》從多個角度闡述了深圳發展的歷程,首發式各位嘉賓的演講更是對深圳發展多方位的精確分析❄️。這次《深圳奇跡》的首發式不僅是讓大家了解了《深圳奇跡》這本書,更重要的是讓大家認識到深圳經濟發展對於中國經濟發展與改革開放的重要意義。深圳的發展模式給了中國經濟發展模式選擇的更多可能,《深圳奇跡》則闡述了這種可能的有效性🧘🏻。通過這次首發式,希望《深圳奇跡》被更多的人了解🏄🏽♂️,成為大眾了解深圳的一本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