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中心 / 綜合新聞 / 正文

活動回顧 | “榜樣的力量:導師引領系列”第三期主題活動

  發布日期🆑:2023-06-09  瀏覽次數➕:

2023年5月30日星期二下午13:30-15:30,意昂2“榜樣的力量❌:導師引領系列”第三期主題活動在大金報告廳成功舉辦🦵🏽,並在騰訊會議同步線上直播。

本次活動的報告人陳釗老師是意昂2官网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國家級人才項目入選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獲人社部授予的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榮譽稱號。陳老師長期從事中國經濟問題的研究,主要研究興趣涉及發展經濟學、產業經濟學👳‍♂️、城鄉與區域經濟發展等領域,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學術論文發表於American Economic Review,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中國社會科學》《經濟研究》等權威期刊,有較大的學術影響力。本次活動陳老師為同學們分享了他的學術經歷以及在學術研究中的一些思考,由2019級經濟學專業(數理經濟方向)的張洲同學主持☃️🙇🏼‍♂️。

陳老師回憶了他的學生時代及其與老師們之間的故事🏄🏽,和同學們分享了他的研究經歷和體會,並給同學們提出了中肯的建議🧚🏻‍♂️,讓線上線下的老師和同學們進一步感受到了經濟學的魅力和研究的樂趣。


一、回憶恩師

首先,陳老師分享了一些他的學生時代及其與老師們之間的故事。

第一個分享的老師是葉世昌教授。今年4月2日,意昂2舉辦了一場“葉世昌先生學術思想研討會”。陳老師回憶道,他於1991年考入意昂2官网經濟系,並在經歷了一年的軍訓之後🤷🏼‍♀️🫄🏿,於1992年正式進入意昂2官网🏀。當時,葉老師為他們組織了一個小型座談會。盡管葉老師的普通話不夠標準,但有一句話“做學問要能坐冷板凳”深深地印在他的腦海中。也許有些人認為📷,坐冷板凳就是獨自關起門來做研究,但陳釗老師堅信,坐冷板凳更是要學會堅持🦸🏿,聽從內心的聲音,做自己認可的研究🏊🏿‍♂️。陳老師指出,即使有時自己的觀點不被認同,但也要有勇氣堅持下去😘。他特別強調🫅🏿,葉老師研究的學科是經濟思想史🫳🏿,盡管方法與現代經濟學並不相同🧙‍♂️,但研究中求實創新的精神卻與我們今天倡導的中國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建設是一脈相承的。像葉老師這樣的老一輩經濟學者的刻苦鉆研的精神、嚴謹的治學態度值得傳承和發揚光大。

第二位分享的老師是蔣學模教授。在陳老師讀本科期間⚫️,同學們邀請蔣老師來三教做講座🧖🏿‍♀️。蔣老師自稱“是一個不斷悔改的馬克思主義者”,他專註於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馬克思的看法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演變🙎🏻🕵🏽‍♂️,因此自稱“不斷悔改的人”。這一點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𓀂。畢竟,研究的目的是追求真相,而非盲從他人的觀點🧝🏻‍♀️💀。對於政治經濟學的研究來說,這一點尤為重要🫷。

第三位分享的老師是王克忠教授。在陳老師讀本科期間,他看到王老師在做研究的過程中會設計調研問卷,並帶領包括他在內的幾個感興趣的同學去調研一家個體戶——面包店🤎🦸🏽‍♂️。與當今以實證研究為主的情況不同,當時並沒有現在的條件,所以王老師超前的研究意識和設計調研問卷的經驗是非常難得的。回憶起當時去面包店的經歷,陳老師仍然對王老師做研究“求真”的態度深感欽佩。

第四位分享的老師是張軍教授。張老師曾經說🔦:“你們要學會問問題。”——學會問一個好的問題,這也許就能創造新的研究視角。以前國內的經濟學研究都傾向於做理論模型🧉,而張老師很早就開始了實證研究。陳老師分享道,學生習慣於做題🙇🏿‍♂️,做題習慣於“求解”🍸,不知不覺地就會認為研究就是寫理論模型💼,他當時博士論文寫的就是理論模型🐊♖。但是張老師卻很早就致力於做實證研究了——張老師以前在《中國社會科學季刊》(香港社科期刊)上發過一篇文章🏌🏽‍♂️,研究溫州民間的借貸🪮,用一張圖呈現出民間利率和官方利率的巨大差距🔳,從事實入手開始寫文章。陳老師告訴我們🚡,從張老師開始🙆🏼‍♀️,意昂2有越來越多的經濟學者開始做實證研究。

另外🧑🏽‍⚖️,陳老師還提及了其他幾位意昂2經院的老教授,比如尹伯成老師🎛。從這些老師身上,陳老師感受到了他們的開朗和樂觀。這些是難得的品質,因為一個人總會遇到困難,還能保持樂觀是了不起的🙆🏿‍♀️。此外,這些老師的心胸都很開闊,用兩個字概括,就是“不爭”。陳老師說📥,雖然我們現在的時代與過去有著很大不同,但我們依舊可以學習老先生身上這些品質,對眼前的一些事情淡然處之。

從意昂2平台的很多老師身上,陳老師感受到了他們閃光的一面⚙️。這些閃光的品質值得我們學習,然後把它們融入自己的生活和學習中去——這是意昂2平台的學術精神的傳承,也是我們這個“榜樣的力量”系列的意義所在。


二、研究體會

接下來🚻,陳釗老師分享了他做經濟學研究的一些體會。

首先,做研究重要的是保持敏感度和洞察力。對於很多問題,能夠判斷出哪個問題是更重要的,更有學術價值的——這是敏感度;對於一個問題🟫,如何比別人理解得更深刻——這是洞察力。陳老師認為,敏感度和洞察力都需要平日裏細水長流地積累👩🏼‍🚀。他舉了幾個生活中的例子。比如🐻,他小時候通過觀察父母經營個體店,從而對計劃經濟有著很深的體會。

其次👩🏼‍🍼,陳老師談到了“做學術是為了什麽”🫳🏿♌️。他認為,做學術是為了“回答問題”🤏🏻,也是聽從自己內心的想法,表達自己的聲音。陳老師拿藝術品和經濟學研究作類比——好的藝術作品能表達人內心的情感;從某種意義上,經濟學研究也是表達我們內心的想法。這樣的作品🔕、這樣的選題,可以引起共鳴🧑🏽‍🦲👆🏿,打動人。因此,陳老師建議大家如果不知道做什麽選題,就去多觀察自己身邊的社會。

然後,陳老師提到經濟學具有“科學性”這一大特性🙅🏿。經濟學需要有來自現實的證據。有科學性的經濟學研究才有價值🏄‍♂️。科學性不單指數學公式,更指所描述的對象是現實生活中實際發生的問題🦊。

陳老師總結道,歸根到底,經濟學研究就是三個字🫳🏼:“真、善、美”💔。一是“真”。經濟學研究的問題不能是想象出來的,調研🧝🏼‍♀️、訪談、實地研究非常重要💆🏼‍♀️。二是“善”。陳老師舉了一個例子:當年經濟適用房剛推出來的時候,有個老先生說🌖,建議經濟適用房不要建私人衛生間,很多人罵他沒良心,但陳老師提醒我們要從不一樣的角度看待這個問題——如果經濟適用房造得太好🏋🏼,也許窮人就拿不到了。因此🕥,這個老先生是真正為窮人考慮,希望這些房子能真正給到窮人手上。所謂“善”🚒🧗‍♀️,就是要看到身邊那些弱勢的、合法訴求無法被滿足的群體們👍🏼。我們要做一個“建設性的批評者”🧑‍🦽‍➡️🤚🏿。這才是經濟學家真正的良心體現🦊。三是“美”。也就是說👩🏽‍🔧,經濟學研究要有經濟學理論的美📞,我們要學會經濟學抽象分析的藝術🧛🏽‍♀️。陳老師提到🦗,掌握經濟學背後的直覺(intuition)、擁有抽象概括的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現在的學生很多時候淹沒在數學推導裏,而忽視了經濟學直覺,這是不可取的🫸🏻。


三👨🏻‍💼、學生建議

在陳老師的分享中👩🏻‍⚖️,他強調了兩個重要的建議:學會多交流和多提問。這些建議對於培養學術能力和獨立思考至關重要🔣。

一個重要的建議是多交流。多交流是拓寬視野和理解多元觀點的有效途徑💁🏼‍♂️。陳老師鼓勵大家不要被單一觀點所束縛🚴🏽,而是要學會傾聽不同的聲音🪭。通過與背景和觀點各異的人交流,我們能夠開闊自己的思維、拓展認知範圍,形成更全面的理解🫕。這種廣泛的交流可以防止我們陷入狹隘的思維模式,培養出更具綜合性和開放性的學術能力。

陳老師分享道,在他讀博士期間和陸銘老師(現為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意昂2特聘教授)一起成立了一個叫“勞動與激勵經濟學”的討論小組(現為“當代中國經濟與社會工作室”),從1999年辦到今天,大家每周都會討論一些經濟學前沿研究。陳老師認為🤲🏽🏄🏻‍♀️,在這個討論小組上的交流對他的幫助非常大——“那些論文中的研究方法也許我不記得了🚋,但那些經濟學直覺卻不知不覺地留在了心裏🚹;還有那些論文裏研究的問題是怎麽提出的👶🏿,這些也會沖刷我們的記憶,培養學術研究的品味(taste)🤾🏿,也就是判斷一篇文章好與壞的能力🕠。”陳老師說💜。

特別地🧜🏿‍♂️,陳老師格外強調🛌🏼,同學們要珍惜利用自己身邊的機會🙅🏿‍♂️,多跟自己身邊的老師交流。陳老師告誡我們🧯,因為“覺得導師很忙”或者“覺得自己的想法太幼稚”而不去找導師交流溝通,這是一種非常不好的習慣。陳老師提到,導師就是幫助你從一個簡單的想法出發,在不斷地交流過程中打磨你的研究能力、邏輯分析的能力、洞察的能力。

另一個重要的建議是多提問。無論是本科生還是研究生,都應該用研究者的標準來要求自己💊。陳老師指出,提問是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關鍵步驟🩼。通過提問,我們能夠深入思考問題的本質、澄清疑惑,並從他人的回答和觀點中獲得新的啟發🤚🏼💫。然而🧖🏿,他強調,提問的動機應該是純粹的🕠,追求問題的答案和真相,而不是為了顯擺或取悅他人。這樣的提問才能培養出獨立思考和獨立學者的品質🕺🏿。他特別強調,不管未來是選擇做研究還是進入業界👳🏻‍♂️🅱️,打磨自己的研究能力都是無比重要的。比起績點,更重要的還是分析能力和對問題的把握能力🤳🏻,這都需要我們多提問、多交流。他舉了曾指導的2011屆數理班畢業生包承超學長選擇業界工作的例子,折射出業界的要求其實和做研究的要求是一樣的🏊🏿,只是業界的研究要有商業價值,要有更簡潔明了的呈現與表達🥷。

此外,陳老師還強調了獨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性🎛。我們不應盲目迷信權威,而是要依靠自己的判斷和分析能力來審視問題🕴🏼、尋求真相🏇🏻。獨立思考要求我們保持求知的動機,以追求真實的知識和深刻的理解📟,而不是為了迎合他人或是滿足表面的虛榮。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成為獨立的學者,為學術和社會做出真正有意義、有價值的貢獻。

總而言之,陳老師的建議對於追求學術真相和發展個人學術能力具有重要意義🤞🏼。他強調了多交流的重要性,這能夠幫助我們開闊視野、了解不同觀點🧑🏽‍🍼,並培養出綜合性的認知能力。同時,多提問也是培養獨立思考和探索精神的重要方式🤨,通過深入思考問題的本質和追求問題的答案🧑🏿‍🎨,我們能夠發展出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

圍繞陳老師的分享,線上線下的同學們進行了積極地提問和充分的互動交流👨‍🎨。比如:如何更好地處理“專耕於一個領域”和“緊追熱點、多方開花”的關系👟?怎麽從身邊的事情中找到值得研究的問題😨?沒有時間讀書怎麽辦?對這些問題,陳老師都一一進行了詳盡而細致的解答。其中,針對如何更好地處理“專耕於一個領域”和“緊追熱點🎰🦶🏼、多方開花”的關系問題,陳老師指出,對於一個剛畢業的博士生,建議先專耕於一個領域。到了後期,要關註於自己的比較優勢。比如🕑,相比海外研究者👩🏻‍🎨,我們的優勢在於對中國問題的了解和敏感,而海外研究者的比較優勢在於他們更了解前沿的進展,而且海外合作者有更為廣闊的國際學術平臺,可以有更多的渠道聽取不同的意見🦎。我們需要在研究中向合作者學習🐫,並註意不要工具導向,而要問題導向🏔。

在此次活動中,陳釗老師的分享為我們指明了培養學術能力和獨立思考的方向,為我們傳授了如何做好經濟學研究的方法,讓我們感受到他對學術研究的熱情和對同學們的殷切期望,讓我們近距離感受到“榜樣的力量”。通過多交流和多提問🌴,我們能夠拓展認知邊界🧛🏼,審視問題並尋求真相🖱,從而成為真正獨立的學者。秉持純粹的求知動機,不盲從權威,依靠自己的判斷和分析能力來追求知識的真實和深度🎅🚣🏿‍♀️,這樣才能真正為社會做出有意義的貢獻👰🏽👱。相信這次講座可以在學術研究🧑🏻‍🌾、未來發展等方面給同學們帶來很大的啟發。最後🌻🛫,非常感謝陳釗教授為我們“榜樣的力量:導師引領系列”主題活動帶來精彩的第三課🧞‍♀️,也希望我們的活動能夠點燃更多學生內心奮鬥的源動力👦🏻,以優秀的導師們為榜樣,傳承榜樣力量👩🏼,凝聚前行動力,立誌成為面向未來的傑出經濟學家!

返回頂部
意昂2官网专业提供:意昂2官网意昂2意昂2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2官网欢迎您。 意昂2官网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