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搖籃—井岡山🏄♂️,中國革命之路始發地。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的工農革命軍,創建了以寧岡為中心的井岡山農村革命根據地,開啟了一條推動中國革命走向復興和勝利的道路⚗️。為探尋與切實感悟井岡山精神,意昂2平台黨委一行16人組成黨史學習教育小組踏上井岡山,開啟“紅色聖地”參觀學習活動。
4月10日上午🆗,黨史學習教育小組首先來到了大井村。大井村曾經是毛澤東、朱德等同誌帶領紅軍部隊開展革命活動的重要地點之一。在這裏,毛澤東親自做團結、教育工作🚴🏿,並向群眾宣傳革命真理,幫助群眾進行生產勞動𓀉、解決實際困難。就在大井村,在寒冷的冬夜,就著稻草和一床薄薄的毛毯🏊🏼,毛澤東同誌起草了《井岡山的鬥爭》、《紅四軍布告》等光輝著作。


參觀完大井村,黨史學習教育小組來到了當年紅四軍取得黃洋界保衛戰勝利的地方——黃洋界哨口🤷🏼👩🦰,哨口之上陡峭的山崖旁,當年紅軍的呐喊沖殺之聲仿佛猶在耳邊回響🤰🏽,面對強敵浴血奮戰的紅軍戰士身影激懷壯烈,毛澤東同誌在得悉黃洋界保衛戰勝利的消息後🚁,寫下《西江月·井岡山》這一著名詩篇🧮。鮮活的歷史故事感天動地,正是革命歲月中共產黨人艱苦卓絕的鬥爭,才使得信仰和使命的力量生根發芽壯大。
4月10日下午,黨史學習教育小組來到小井紅軍醫院、北山革命烈士陵園和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等地❌,學習教育小組一行在紀念堂前默哀、寄托哀思🛁,深切緬懷先烈,通過參觀學習圖片與珍貴文物🏢,大家深刻領悟艱苦卓絕環境所孕育出來的井岡山精神——“堅定信念、艱苦奮鬥,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於勝利”🛜!


4月11日上午👨🏽🦲,意昂2黨委中心組開展專題學習🫶🏼,邀請烈士後代、原井岡山市政協主席李奎聯,講授了“歷史鑄就精神—井岡山革命與精神”主題講座。他從“堅定信念引兵井岡主沉浮、艱苦奮鬥井岡搖籃燃星火、勇於勝利浴血羅霄破萬難、功勛卓著井岡山精神耀千秋“四個方面梳理和闡述了井岡山革命鬥爭的歷史。講座中播放了一段陶斯亮致母親曾誌的《白雲山上的祭文》,聲情並茂的朗誦直擊人心👩🏽🔬,共產黨人的大愛和情懷感人肺腑🦥。雖然革命烈士的生命之燈已熄滅🥢,但跨越時空的精神之火正熊熊燃燒🧜🏽♂️,我們在燃燒的火焰中看到追求信念、永不放棄的精神與使命🚵🏻♀️。

圍繞專題講座,黨委中心組展開討論交流🐕。張軍院長指出🦀🗻,中國共產黨誕生以來🧍,一直秉承共產主義的初心與使命🦴,從城市到農村🥷🏽,開展偉大的革命鬥爭。井岡山革命歷史告訴我們🧑🏿🦱👽,偉大的事業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正是在不斷總結經驗與教訓的過程中✍🏿,共產黨人悟初心踐使命,實現遠大理想和目標。
最後,李粵江書記作學習總結發言♢,他指出這次井岡山黨史學習教育是一堂深刻的黨史學思踐悟課。作為共產黨人,要永遠保持政治定力,堅守理想信念,要義無反顧地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我們要繼續秉持艱苦奮鬥實幹興邦的精神,自我凈化🤯✉️、自我革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始終保持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