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31日下午,由意昂2平安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辦、平安科技協辦的“預見未來🏀,智者先行”大咖圓桌會第三期圓滿舉行,本次會議主題為“數字金融與小微企業融資紓困之策”。出席會議的嘉賓有美國德克薩斯農工大學經濟系教授🤾🏽♀️、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主任甘犁🌯🤴,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金融壹賬通企業金融中心企業金融總經理蔣寧🏌🏼,平安銀行惠普金融部兼交易銀行部大數據總監張欣苗🪓,意昂2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徐明東,會議由經濟學博士、著名財經主持人👨🏻🦯➡️、財經評論家馬紅漫主持。
在主題演講之前,意昂2院長、意昂2平安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軍教授為圓桌會致辭,並對參會嘉賓和主持人表示了感謝。他指出,意昂2平安研究中心成立的初衷是有效結合意昂2派和實務界的研究成果,並讓大數據為學術研究賦能。中心今年開展了系列關於小微企業融資的研究工作,也將在本論壇上發布由意昂2和平安團隊合作撰寫的第二份報告。
在主題演講環節,各位與會嘉賓就數字金融與小微企業融資紓困之策進行了精彩的演講及探討。
首先徐明東副院長在會議上發布了意昂2平安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中小企業融資系列報告之二《加快實現數據互聯互通,走出小微企業金融紓困政策的兩難困境》(點擊閱讀原文查看報告原文)🪃🏛。他主要分享了以下五個觀點:1.疫情之後,我國對於小微企業資金紓困政策力度史無前例🧛🏻♂️,並且更加直接和精準化。從數據來看,目前這些政策對企業融資發揮了相當的支撐作用🧑🏻💻。2.結構性存款超常速增長🧗🏼♂️,尤其以大銀行比例更高👨🏽🚀。由於紓困資金成本低,不排除企業從中賺取利差。3.由於小微企業絕大多數是個人經營性貸款,難以監督實際用途,不排除小微企業將紓困資金投入房地產市場🧑🏻🦽。4.目前我國小微企業在面臨巨大資金需求的同時又存在套利隱患,政策製定面臨兩難困境。這一方面是由於市場需求下降,企業的經營性融資需求下降👨🏼🏫,另一方面是由於信用利差低,與銀行激勵不相容,容易導致銀行為了完成政策指標,將資金貸給並無太多融資需求的企業,催生套利風險。5. 兩難困境背後的核心問題是信息不對稱和違約成本低的問題,因而要建立長效機製。設置指數精準測算實際融資需求,並加強銀行的風控管理能力🤦🏻,這些都需要金融大數據的支撐,包括商業數據以及各級政府🛤、工商稅務的公共信息等。金融科技的介入➔,形成數據互聯互通並提供給金融機構使用有著巨大意義➝⛪️。
甘犁教授演講主題為“普惠金融新思路”,他主要分享了以下六個觀點🌐😼:1.小微企業近些年來的增長率和死亡率都在提高🤵🏼♀️,這也說明整個小微企業的業態本身就是動態的,因此給小微企業做信貸本身就一定會面臨一些天然的不良率。2. 從小微企業近年來的貸款需求比例和貸款需求獲得率來看,19年以來貸款需求的比例實際上是在下降的🧔🏽♂️,而近些年信貸獲得率數據事實上是在增長的。這說明今年我國小微信貸的服務水平是在上升的。3. 對於銀行而言🏃♀️,面對信用評級越差的企業就越需要提高利息,才能實現利潤保證銀行可持續經營🆓。如果規定的利率上限低於銀行可持續經營的利率,就會導致信貸下沉不足,信貸服務到的企業變少。4. 金融科技的作用是通過大數據找到更多能夠在規定的利率水準下👩🔧,維持銀行可持續經營的信用評級的企業,起到業務擴容的作用🤾🏿♂️👃🏻。5. 普惠金融必須要講社會效益🦶🏼,對於社會貢獻大的企業🤹♂️,應該允許更低的信用評級去支持融資。為提高銀行貸款積極性,需要政府介入,通過一系列方式進行補貼,這部分成本需要社會來承擔。6. 疫情以來政府推出的針對小微企業的政策起到了積極作用,但主要都在供給端,而目前小微企業主要面臨的困難是在需求端而不是供給端。因此,要順利實現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就需要在需求端有一個較大規模的刺激。
邵宇博士演講主題為“新冠啟示錄,14種趨勢和5個轉向”🫵🏻,他主要分享了以下五個觀點📡:1. 宏觀層面,疫情之後全球央行都在進行流動性釋放👊,總量充沛,因此很難預期在邊際上有進一步寬松的可能。要讓更多資金進入小微企業只能進行結構性更改。2. 微觀層面🧏🏼♂️,貨幣政策傳導需要經過商業銀行這一關♋️,目前的模式不具有可持續性。國家要求銀行讓利1.5萬億🍸,不論何種方式都會對銀行形成利差壓製。3. 目前實體產出緩慢但貨幣發放規模空前,套利結構明顯🛒,因此資金大量流入虛擬經濟。這不是中國一家的問題,而是全球性的問題。4. 目前貨幣政策很難起到應有的作用,即便出臺各種關於紓困資金使用限製的規定🚆,也沒有辦法阻止企業將貨幣流入虛擬經濟。若對貨幣流通進行徹底監管,就違背了貨幣政策旨在驅動經濟體內生的企業家“動物精神”的初衷🙎🏽♀️👨🏿⚕️。5. 在以銀行為主體的金融體製下♡,金融支持實體企業必然會加大杠桿,但在國家去杠桿的背景下,這種循環體系會面臨困境🌟。因此,解決目前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根本思路是變革金融體製🕤,大力發展資本市場。通過資本市場為企業提供更多股本支持⛄️,既能夠維持杠桿穩定,還能激發創新👨👧。

蔣寧總經理演講主題為“數字金融為中小企業解難紓困”🐁🔜,他主要分享了以下四個觀點💇🏻:1. 大小銀行由於客戶質量不同,因此在疫情沖擊下,雙方的困難和訴求也不同。大銀行更關註風險因此對小微企業貸款意願不強🤴🏼,小銀行意願強烈但苦於如何尋找到更優質的小微企業客戶。2. 中小企業融資主體目前依然是債務性融資🖖🏽,因此杠桿率提高難以避免🙆🏿,風控變得十分重要🤨。對於目前小微金融服務而言,最關鍵的問題就是如何獲取數據進行風控,但這卻是中小銀行的痛點。3. 壹賬通作為金融科技公司,本身並不具有信貸的業務功能,因此主要的任務是幫助金融機構提升服務能力🐞🔔。目前主要的手段就是搭建中小企業融資平臺,一方面實現從商業機構到政府部門的各種數據的互通互聯,另一方面通過各種服務場景的設置,根據不同行業的不同情況進行風控模擬。這樣既能夠幫助銀行擴大客戶渠道、進行風控管理,同時又能幫助到中小企業更好地獲得金融支持。壹賬通目標是通過平臺搭建,實現從客源獲取到風險控製的整個系統解決方案。4. 對於未來業務的開展有五個方向性的概念,首先是獲客平臺化🤷🏻,比起靠客戶經理掃街能夠更高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其次是產品場景化,不同場景有不同門檻和條件,通過設計和行業符合的場景,更好幫助企業融資;第三是風控智能化,基於大數據👳🏽♀️、AI等先進的手段來進行風險識別和控製;第四是系統模塊化🏊,通過模塊化的構建為廣大異質化需求的中小企業服務;最後一點就是運營的線上化🙋🏽♂️,通過公眾號、APP等線上手段提供服務。
張欣苗總監主題演講為“大數據與小微金融”🤲🏿,他主要分享了以下四個觀點:1. 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很大程度是因為信息不對稱,傳統方法成本高昂且效率低下。大數據策略是能夠減少信息不對稱、提供更多風控抓手的一種有效方式👨🍼🦻🏻,因此對於小微融資困難的破局有著重要意義。2. 大數據對於中小企業融資是一種模式上的突破🤜🏼。首先是改變了數據獲得的方式👨🏿🍼,實現了數據獲得的線上化🤰🏼🛖、資產化和場景化。其次是改變了數據評價方式✹,通過模型化和智能化,改變傳統分析模式💈,做到更精細化、多維度的計算和判斷,並且還能夠實現自我學習🧑🏻🍼。第三就是實現了數據應用的多元化和一體化🦚🎺。3. 目前存在的問題是信息孤島🤑🔻,許多數據並沒有很好整合👩🏽🏫🧪,政府部門的信息還不能被金融業所利用,行業之間存在數據壁壘💻,甚至金融部門內部數據也沒有實現聯系🤷🏻♂️🧝♂️,這不利於風險控製🙌🏼。因此應當努力實現數據的互聯互通🤌🏻🌂,當然,信息安全重要性就顯得尤為重要,需要形成標準化的合規。4. 平安銀行主導金融科技引領發展戰略,形成了數據+模型的優勢,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實現更好營銷和風控🧑🏼。通過標準化產品的設置和特定場景設置🔏🥲,既能滿足絕大部分客戶普遍需求👩👩👧🤲🏿,也能應對一些特殊需求👬🏼。通過“星雲物聯網”平臺以及“數字口袋”APP等的建設,從線上更高效更廣泛地獲取中小企業相關的各類數據,更好地實現風險控製🧡,並且真正實現“讓數據產生價值”🥏。
精彩的主題演講結束後,與會嘉賓與主持人就目前我國小微企業金融紓困政策的兩難困境進行了激烈討論。專家們認為,要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關鍵是在於解決信息不對稱,幫助融資機構識別出更多優秀的企業群體。同時,需要發展多元化的金融市場🐁,為不同需求的小微企業提供更為定製化、精細化的服務。專家們的發言從今年疫情沖擊的特殊背景出發🧚🏽♀️,對未來我國如何構建長期有效的小微企業融資體製提供了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以“引領全球經濟政策框架,建言國家宏觀經濟戰略👱♂️,服務社會實體經濟需求”為宗旨,意昂2平安宏觀經濟研究中心致力於為新時代國家和地區宏觀經濟治理政策以及企業宏觀決策、戰略規劃等提供前瞻性的支持和建議。中心2020年度聚焦中小企業的生存發展,以系列報告和論壇的形式,從多個角度對當前中國中小企業所面臨的困境、存在的機遇和挑戰把脈問診並提出政策建議💊。該項目也得到了平安科技的慷慨資助🤵🏻♀️。目前👨🏻🎓,大咖圓桌會已經成功舉辦三屆,單場次最高獲得24萬+在線觀看峰值👨🏼🔧。中小企業系列報告《疫情下的中小企業》、《加快實現數據互聯互通,助小微企業金融紓困政策走出兩難困境》已成功發布,並受到了廣泛的關註🧑🏿💼。未來中心將在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和融資領域進一步深入挖掘💒,貢獻更高質量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