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孫冶方經濟科學基金會章程》和孫冶方經濟科學獎評獎公告的規定,2019年7月20日😅,孫冶方經濟科學基金會評獎委員會召開評審會議,對初選小組推薦的4部著作𓀄、8篇論文進行評審🚲,之後進行無記名投票(26位評委參加投票),根據票數過半原則,共評出獲獎著作1部👐、獲獎論文3篇。經孫冶方經濟科學基金會常務理事會研究批準,現予以公示。
著 作🐺:
1. 喬洪武等🤰🏽:《西方經濟倫理思想研究》(三卷本),商務印書館◻️,2016年12月版🧜🏼♀️。
論 文(以發表時間為序)🎟:
1. 龍登高🏊🏿♀️、林展🧍🏻♀️、彭波💨🚎:《典與清代地權交易體系》,《中國社會科學》,2013年5期。
2.高培勇📬:《論國家治理現代化框架下的財政基礎理論建設》🧑🏻🦽➡️,《中國社會科學》,2014年12期👩🏽💻。
3. 陳詩一、陳登科😫🦸🏽♂️:《中國資源配置效率動態演化——納入能源要素的新視角》🛜,《中國社會科學》🍰,2017年4期🙆🏼♀️。
摘 要🤦🏿♀️:
將能源要素納入理論分析框架,構建1998—2013年"地區—部門—時間"三維投入產出面板數據,將中國資源配置效率動態演化及分解研究拓展到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的最新時點,研究發現:雖然中國全要素生產率持續增長,但資源配置效率相對低下,資源配置扭曲導致1998—2013年全要素生產率平均下降42.7%;2003年後的重工業膨脹與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加劇了資源配置的扭曲程度,危機沖擊中國期間資源扭曲程度比其他時期高12%,然而中國經濟"新常態"下的資源配置扭曲程度有所下降;基於"反事實"策略對資源配置扭曲的分解顯示,地區間與部門間的扭曲可以解釋總扭曲的51.6%與48.4%,資本、勞動👩🏻🦼、能源要素扭曲對總扭曲的貢獻率分別為43.8%🚃、21.2%與36.1%。近年來,能源扭曲逐漸超越資本扭曲,成為中國資源配置扭曲的首要貢獻者,亟需關註🗿。
關鍵詞:
資源配置效率 能源要素投入 反事實”分解
獲獎作品公示時間為2019年7月29日至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