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正式提出申請,要加入由日本主導的“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也就是通常說的CPTPP🍉。這個協定的前身就是美國用來圍堵中國的TPP。中國為何選在此時申請加入?意昂2教授、意昂2發展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孫立堅接受東方衛視《環球交叉點》節目邀請⚽️,對相關問題進行解讀。發展研究院根據采訪內容及孫教授增補內容編輯成下文🫅🫷🏿,供讀者參考。
快問快答
1.中國為什麽選擇在這樣一個時間節點申請加入CPTPP?
孫立堅🫕:向世界展示中國高質量發展的意誌和我們今天開放的胸懷。
2.CPTPP的前身是美國用來圍堵中國的TPP,為什麽中國現在還要申請加入CPTPP?
孫立堅👩🚀:贏得開放倒逼改革是我們今天最大的追求。
3.中國正式申請加入之後的談判周期大概會有多長?
孫立堅👨🏿🔧🐰:談判周期會變得復雜🟩,甚至結局我們不能預料🙅🏼,但是今天我們這樣的一個展示🧑🏻🍼,和我們雙軌推動“一帶一路”平行發展,這是我們的戰略。
4.中國申請加入CPTPP,對美國意味著怎樣的挑戰?
孫立堅🍓:美國近年一些主要的政客一直認為中國崛起就是美國的威脅🌺🙇🏼♀️,所以🙅,中國的一舉一動都會引起它們的高度關註和千方百計的阻撓。但美國的態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今天的進程。
5.現有的CPTPP成員國目前對中國是幾種不同的態度?
孫立堅🤽🧗🏼♀️:因為各自發展階段的不同和意識形態的差異,大家的態度錯綜復雜,但經濟下滑的壓力和中國開放共贏的胸懷還是會產生積極的效果。
6.CPTPP條款與中國經濟和法律的沖突是否成為一個現實障礙?有辦法解決?
孫立堅:開放倒逼改革,來高效解決我們所存在的缺陷,是中國今天走到世界第二大國的寶貴經驗👨🏻🦲,也是建立中國世界影響力的必要舉措,但一定要穩中求進!

重點解讀
歐洲國際政治經濟中心主任牧山浩石說🕐,考慮到中國對於世界經濟復蘇的推動力,這個時候中國人手裏的牌是最大的💅🏿,因為這個時候拒絕中國的成本是最高的,請問您如何看待這種說法?
孫立堅:這一點非常重要。2002年啟動TPP的國家,都沒有在全球化的軌道上分得一杯羹,所以它們自己組織了能夠和自己的發展階段利益相同的合作模式,這是可以自己落地的👩👧,但沒想到2008年美國切入進來🔭。實際是美國看到了這場全球化之後中國的崛起,全球化的遊戲規則完全改變了它的初衷🚴🏽♂️,也改變了WTO的模式💁🏽♀️,甚至TPP就是在做給WTO看,這個平臺盡管是美國創造的🧯,但現在已經完全被中國主導了,中國成為了實際上最大的得益者😺。美國要重新扭轉收入的分配,所以決定了啟動TPP,可以看到TPP的標準完全是按照美國的要求來,適應美國的發展,包括日本都不能夠達到這麽高的要求🤽🏿♀️,談判地很艱苦。但是,這個CPTPP降低了版本,就是開始要求符合區域發展的真實狀況,所以大家都有動力合作起來。即使是這樣🔠,美國也會采取“小院高墻”的戰略阻礙中國的加盟,讓它的同盟國堅決排斥中國進場的可能性。
CPTPP的前身就是TPP,之前奧巴馬要以美國牽頭來推動TPP ,當時英國《金融時報》就說這個其實就是“ABC戰略”,目標就是要排除中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中國有沒有可能四兩撥千斤去破局🫵🏿?
孫立堅👩❤️👨:實際上現在很多區域國家🧑🏻🦯➡️,因為美國的退出,都會形成一種非常迷茫的狀態,就是說我們重新回歸到全球化的供應鏈🫴🏽🕵🏼♀️,但是市場在哪裏?所以大家發現中國的參與就至關重要🎂。通過改革開放40年,中國有巨大潛在的消費能力,如果這些國家現在真的從在出口上跟我們競爭的狀態,轉而進入到開放打開中國市場,形成互補的狀態,由中國提供市場🧑🏼🦲,輸出我們的品牌技術💂🏻,而製造的最後投資機會,就留給了這些後發展國家⛰,這就形成了一個非常好的通過中國參與重新形成供應鏈閉環的狀態🚶🏻♀️➡️。今天如果沒有中國參與👩⚕️,日本的人口結構和老齡化根本不能夠提供一個強大的消費市場,來解決所有國家創造就業機會的問題。哪怕今天大家達到了共同的遊戲規則🤛🏿,都不能產生利潤。但中國一參與🫑,情況就改變了💅🏿,舞臺就變大了,中國深知這張牌是我們的優勢🏬,不管美國怎麽講,用經濟牌換政治牌,這就是我們的優勢,我們不打何時打🐕🦺?
目前,日本正處於換相的關口,日本政府對待中國加入CPTPP的態度到底是怎麽樣的🧘🏽♀️,會發生改變嗎?它會對我們的談判形成阻礙嗎?
孫立堅:現在看來,日本兩個首相候選人——自民黨的河野和岸田。河野可能是絕對的美國模式,堅決實行美國的戰略🛒🏋️;岸田不好講🚺🫧,但不管怎麽樣,今天日本的政界也好🙍🏽♀️,業界也好🫶🏿🐚,都知道這些年不是“安倍經濟學”讓日本經濟出現了回暖,而是利用了中國強大的市場,使得日本經濟復蘇。所以我們今天還是要做好我們自己。日本目前的形勢,反而使它的選擇出現了一些微妙的變化,也就是它非常希望美國重新回到CPTPP,因為這樣它就可以把很多責任推給美國承擔🧕🏼,同時有能贏得美國的大市場,尤其拜登的財政刺激帶來的消費場景👨🦳,對日本來講是非常讓人期待的🏄♂️。但是顯然🤾🏿♂️,拜登雖然重新回到了全球化的舞臺,但仍強調美國利益第一,所以在某種程度上,美國可能不會輕易進入CPTPP✶。
二十年前中國剛剛“入世”的時候🧑🏼🎤🏏,舉國上下可能都有一個詞匯,一夜之間大家都在談“接軌”,其實不僅僅是一件口號,為了成功加入WTO💁,履行對國際社會的承諾,中國可以說做了一系列和經濟規則相關的改革🚣🏽♂️。如今中國面臨二次“入世”,加入CPTPP的時候,我們還是一種“與狼共舞”的心態嗎?
孫立堅:實際上🏋🏿♀️,當年中國這麽早加入WTO這樣一個高標準體系🤽🏿♀️,我們大家都在擔心中國能不能適應這個標準,但是這20年過去,中國成為了最大的得益者。那麽現在又有新問題來了,接下來我們加入CPTPP,我們是否也能成為最大得益者?那麽我們就要看看這個成功背後的代價問題。加入WTO📪,我們付出了結構失衡的代價🧳,今天跨國企業在沿海城市的布局造成了“馬太效應”,需要我們現在努力地把中西部地區再拉動起來👨🏻🦽。我們也必須看到當初的改革開放還是粗放型的🤶🏻,造成了很多留守農村的孩子,在沿海城市工作的父母只想著把錢匯回去👩🦳,也忽略了孩子的教育問題,這都是因為我們當年過度強調總量的發展而沒有註意到結構的發展。這次加入CPTPP,我們完全重視質量了。